北工职院学子斩获睿抗机器人国赛一等奖仿真设计彰显数智育人成效
作者 曾锦翔
2025年9月22日,2025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国总决赛从山东理工大学传来捷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子杨文杰、凌仁在指导教师曾锦翔的带领下,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创新设计能力,在“机器人创新应用仿真设计”赛项中凭借数字孪生助力智能制造升级而脱颖而出,成功摘得全国一等奖桂冠,充分展现了我校在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效,更凸显了产教深度融合对技术创新实践的强劲赋能。
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国家A类竞赛,且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的权威赛事,本届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吸引了全国220余所高校的491支顶尖队伍同台竞技,赛事规模与竞争强度均创历史新高,被誉为机器人领域的“奥林匹克”。其中“机器人创新应用仿真设计”赛项紧扣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以“机器人+制造业”为核心定位,聚焦传统制造场景的智能化升级需求,重点考察选手在场景建模、虚拟调试、方案规划与成果呈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检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标尺。
该赛项全国总决赛采用“线上方案提交+线下现场调试+5分钟PPT讲解”的全流程考核模式。其中线下5分钟PPT讲解环节,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清晰呈现方案的技术架构、创新亮点、仿真验证效果及产业应用价值,既要突出技术专业性,又需兼顾表达逻辑性,对团队的总结提炼与临场展示能力提出严苛考验。备赛过程中,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优势全面凸显——机电工程学院依托与北京华航唯实、遨博机器人、ABB(中国)等头部智能制造企业共建的“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遨博现场工程师学院”与“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践基地”,不仅引入企业真实生产场景的数字孪生模型作为训练案例,还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方案评审,针对焊接轨迹优化、装配流程仿真等关键环节提供产业一线经验指导,让学生的设计方案始终贴合企业实际需求。
学院领导层高度关注备赛进展,院长张春芝亲自从人工智能领域前沿视角出发,为团队剖析赛项技术难点,指导如何将人工智能算法与机器人仿真设计深度融合,提升方案技术高度;针对线下PPT展示环节,从内容结构优化、数据可视化呈现、时间节奏把控等方面给出细致建议,帮助团队精准提炼方案核心优势,确保在短时间内高效传递技术价值。在师生协同、校企联动的努力下,杨文杰、凌仁同学针对数字孪生在焊接、装配等典型制造场景反复优化仿真方案,在虚拟调试中实现了机器人轨迹精度与系统响应速度的双重突破,现场PPT讲解更是凭借“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技术落地性强”的优势,与解决方案的“技术贴合产业需求、设计兼具创新价值”形成呼应,获得评委一致好评。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参赛师生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印证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赛促教、以赛促产、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成功实践,以及学校领导对高水平赛事备赛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机电工程学院始终将赛事标准与企业需求双维度融入专业教学体系,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共研实训项目、共享技术资源,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让学生在校园内即可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真实生产需求。该赛项一等奖作为国家级赛事的顶级荣誉,在行业内具有极高认可度,既为学子职业发展开辟了 “绿色通道”,也为学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