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装备应用赛道”荣获铜奖
2025年8月23日至24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装备应用赛道(高职组)”在浙江省成功举办。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王陆源、张昊、郑天宇、张星宇在黄欢、李淼两位教师指导下,代表北京市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团队凭借“消防机器人齿轮装配柔性智造单元集成应用”项目荣获大赛铜奖。
扎根企业实际,破解产线技术难题
参赛团队依托市域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入企业一线,多次开展调研,针对技术服务企业消防机器人齿轮装配产线存在的手抓装配柔性不足、自动化水平低、数智化程度不高等痛点,最终确定了技改方向和实施方案。通过引入3D视觉传感、工业机器人、远程云服务、边缘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套柔性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流程齿轮装配智造单元,显著提升了产线的适应性和生产效率。
技术迭代升级,项目实施艰苦卓绝
自去年组队以来,师生充分利用课余与假期时间,加班加点持续推进项目研发与技能训练。产线技术方案历经数十个版本的迭代优化,从机械结构、控制逻辑、大模型训练到系统集成、调试优化,每一环节都凝聚着团队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智慧。在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选手们不断磨合、反复调试,熟练掌握了工业机器人、AGV小车及PLC编程、物料识别与抓取、远程监控与数字孪生虚实联调等关键技能,为大赛中的稳定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
赛场沉着应对,展现精湛专业素养
比赛中,面对高强度竞技环境,与强队狭路相逢、巅峰对决,4位选手沉着应战、配合默契,圆满完成了各项竞赛任务,在项目展示过程中逻辑清晰、表达流畅、技术娴熟,充分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获得评委一致认可。
以赛促教促改,深化产教融合
此次参赛项目不仅源于企业真实需求,更在推进过程中成功实现技术服务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为专业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项目实践全面深化了“校企协同、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专业建设、课程重构及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范式,也为学校“双高”建设和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国家“双高”机电专业群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智能装备产业输送更多具备工匠精神和高水平技术技能的新质人才,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