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

机蓝志益前往清华园车站寻访赶考精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8月20日和9月30日,机电工程学院组织“机蓝志益”实践队,引导青年学生前往清华园车站寻访赶考精神,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清华园车站坐落于成府路西南鳞次栉比的楼宇间,历经百年沧桑。清华园车站旧址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革和铁路交通的发展历程。它曾是京张铁路上的重要一站,同时也是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从西柏坡踏上北京土地的第一站。是“进京赶考之路”红色地标。2023年2月,清华园车站升级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园车站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不少的长辈会特意前来回望从前。刘小硕同学会帮助他们打印车票,留作纪念。有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电子设备购票,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在车票上打印出游客的名字,使游客获得收藏纪念价值。她还会听老人们娓娓道来从前的故事,使她对这次志愿服务留下深刻的记忆。

金立铎同学作为第一展馆的助教,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共中央赴北平的史实,在主讲解员讲解的同时也会进行一些额外补充,并为部分参观者进行答疑解惑。在与不同的人讨论一些历史问题时,他会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引得参观者连连称赞。

王薪惠通过小电子屏为参观者查阅电子书籍,让参观者更了解中国共产党这百年的风雨兼程,并通过下一个百年继续奋斗。如今已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以此向参观者宣扬坚持党的领导,相信党会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李泰来同学对詹天佑的事迹和成就了如指掌。只要提到詹天佑,他就会滔滔不绝。他说起詹天佑巧妙地运用“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来克服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势险要时,眼中满是钦佩。出于对詹天佑的敬佩,他积极参与了此次和活动。在“进京赶考之路”报纸书籍体验区,他通过前期学习准备,为参观者介绍《共产党宣言》等书籍,还根据参观者对不同历史的感兴趣程度,为他们推荐展馆里的《北京红色设计》《新中国在这里诞生》等红色书籍。

孔德淼同学是一个对铁路有着深深热爱的人,他就像是一本行走的铁路百科全书。不仅如此,他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够从事与铁路相关的工作。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参与到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为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现代化的铁路网络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进京赶考之路”多媒体影音体验区,他通过操作多媒体电子屏,帮助参观者查询百年京张铁路的修筑历程和清华园车站红色历史影像,深入了解进京沿线地区的解放和铁路接管等相关内容,如果有不懂的他还会及时答疑解惑。

传承车站印记,赓续红色血脉。贾雨婷同学不仅指导小朋友们如何更整齐的盖好章,还细心地讲解每个章展现的历史地点的文化和意义。让小朋友们在打卡中获得知识。她将自身学习到的红色知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给新一代的新生力量们,让他们从中汲取红色精神,融入于心,化为行动。

王子硕同学对清华园火车站的了解远超同龄人。这都得益于他长辈在那里工作,他从小就听着关于清华园火车站的各种故事长大。他能详细地讲述清华园火车站的历史,从它建成的年代,到它见证过的无数次迎来送往。他不仅知道很多关于火车站建筑特色的细节,还会兴奋地告诉你清华园火车站那独特的屋顶设计,如何在兼具美观的同时又考虑到实用性,就像那个年代的建筑者们将匠心融入到每一块砖瓦之中。

此外王子硕同学积极为一些单位企业的党建活动进行合影拍照,引导这些前来学习的参观者有序入场。

清华园火车站那些古老的建筑结构、饱经风霜的站台,无一不在诉说着它历史的厚重感。它精致的屋顶设计到带有时代烙印的门窗样式,让我感受到它的建筑艺术之美。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前来参观的老人,他们讲述着自己与清华园火车站的故事,有的是曾经在这里乘车的经历,有的是送别亲人的回忆。这些故事让火车站不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建筑,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和人文温度。

我还从中学习到了詹天佑等铁路工作者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伟大工匠精神,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树立了我对待机床加工等工作也如同他们一般认真刻苦。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感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历史文化的责任。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了解和宣传它们,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对历史建筑和文化的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这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中来。